根據精算,不管投保薪資多少,年金月領只要超過八年,總額就會大於一次領的金額。而且就算不幸沒領多久就過世了,剩餘的年金也不會被充公,可由遺屬領取,且只要配偶年滿四十五歲以上,就有機會可以再領半數年金直到過世。
其實,了解你自己有多少權益,是做好未來規畫重要的基本功之一,而這些權益勞保局也有提供查詢的管道,勞工一定要好好利用,因為這關係到自己的權益,千萬輕忽不得。
要做未來的規畫,免不了要對財產及傳承做處理,而這就會牽涉到投資與稅負的問題,由於遺贈稅最高稅率已降為10%,因此,目前對財產規畫的重心是保護財產,節稅已非主要目的。
在保護財產的觀念中,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守住財,而關鍵則是避免投資錯誤,夏韻芬對此就非常有感覺,她說,人生下半場勝負就在五十歲的決定,能守住財的人,才能談對未來的規畫。
夏韻芬說,她對未來退休金的規畫有一個體驗,就是要採「七二一」原則;也就是說,未來退休的生活費,七成要來自己的努力,二成靠子女贊助,至於勞保給付或勞退的年金,只能占一成。
例如,如果你預計退休每個月須支出五萬元,則其中的七成,即三萬五千元必須靠自己準備,這樣就算往後子女無力提供支援,或勞保及勞退制度有任何影響時,才不會衝擊到你的退休生活。
要靠自己努力存錢的一個主要方法,就是買商業年金。夏韻芬指出,要過好未來的生活關鍵,不在於現在存了多少錢,或有多少房子,而是要能守住錢,她看過身邊很多朋友辛苦的積蓄,被有心人騙光、子女或朋友借光、投資失利輸光,所以,她現在和先生有約近半數資產放在投資型保單性質的年金險。
因為年金險開始進入給付期後,依規定就不可以解約,只能按期領取年金,夏韻芬說,把主要資金拿去買年金有一個好處,因為錢都鎖在年金險中,就算有人要跟她借錢,她也沒有錢可以借人了,這樣就能守住一部分老本。
像有不少人把退休金拿去買雷曼連動債,O八年金融海嘯發生後,這些人一生積累的退休金也跟著泡湯,因此,到了五十歲以後,任何投資行為都要非常小心。夏韻芬並體會出一個理財的原則,即年輕時理財須「化零為整」,步入中年後則反過來,改用「化整為零」的策略。
因為年輕時必須積極投資,爭取獲利,而儲蓄為投資之母,所以必須積小財為大財,以化零為整的方式,先求累積第一桶金為頭號理財目標;到了五十歲的時期,理財的目的,就須轉成把以往累積的儲蓄或投資結果,改為未來可慢慢享用細水長流的現金流,此時就可考慮購買年金險,透過繳納保費方式,把現在的資金轉成未來每月固定可領的現金流。 對於人生的規畫,王星威將人生分為職業、事業、志業及道業三個階段,每個階段各有不同的資金來源。在職業階段主要的獲利來源是薪水,而事業階段是指人到了中年後,普遍會升到主管,此時就要把自己定位為經營者,資金來源除了薪水還有經營的獎金,而到了志業及道業時期,那就要把自己變成一個投資者,主要獲利的來源須轉成紅利或股利。 思避稅 精算遺贈成本 上上之策 別讓孩子有期望 王星威現在主要的投資是入股自己經營的公司,靠努力經營公司提高獲利,以獲取股利,但他一有閒錢最喜歡買的卻是農地與黃金。王星威說,買農地並非想炒作,主要是想退休後能過簡單的農村生活,目前他與一些朋友在南澳買一塊農地,嘗試種米和蔬菜;另外,他會偏好黃金投資主要是因他的父母當年逃難時,發現社會不穩定時,黃金是流通性最強的貨幣,因此,黃金雖然不會有孳息,但他有錢還是喜歡買黃金。 王星威對一般人的建議是,退休後還是要盡可能去找一些第二春的兼職工作,保有一定的現金流入,例如,最近多益考試相當熱門,需要的監考人員有時高達上百甚至上千人,這些都是退休者可以找的工作,機會其實還滿多的。 對此,彭金隆指出,對未來的規畫,和每個人的個性傾向有關,不少人會採取存現金、存股票、存房子、存保險等四種方式,道理其實是相通的,例如,買房子出租,按月收取租金,其實就是一種年金的概念,只是買房子須擔心租不出去的風險,而買股票領股利,也要承受股票波動性太大的特性,一般人必須了解各種商品的特性,再決定採用何種方式投資儲備年老時的糧草。 但是選擇什麼投資工具,就和稅負有關了。台新金個金執行長尚瑞強就偏好買利變年金險而不買股票,因為領取股利須併入綜合所得累進課稅,稅率高達40%,成本非常貴,而買利變年金其中的孳息屬於保險給付免稅,兩者成本差很多。
至於財產要如何傳承給下一代?因遺贈稅率大降後,現在最常用的是信託,目的是保護財產。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莊瑜敏指出,把財產直接送給子女或以他益信託的方式贈與給子女,租稅成本都是一○%贈與稅,但用直接贈與的方式,子女拿到財產就可自由處分,很容易被人家拐走,以信託方式贈與可以達到管控效果(詳財稅六問)。
資誠會計師事務所許祺昌說,在他看來,早早告訴子女以後必須靠自己,不要讓子女有繼承財產的期待,也是一種規畫,而他早就把這個事實告訴女兒了。
|
|
|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