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8月26日:
◆ 不排除經濟進一步放緩,但並不認為會陷入2次衰退,只是復甦乏力。
◆ 目前全球經濟的成長動力來自新興國家。
◆ 歐洲債務危機中的『流動性危機』已解決,但這並不代表歐洲債務危機已解決,未來仍會成為炒作藉口。
◆ 長遠來說,歐元不可持續,10年之後可能瓦解;但短期來說甚至可能會出現強勢。
◆ 美元、歐元、日圓這3種主流貨幣或會輪流強勢,但這並不代表該經濟體強,僅僅只是因為另外2個更弱而以,未來這3個經濟體將會是進入比差的競賽。
◆ 今後5年,歐、美、日量化寬鬆、流動性過剩、超低利率將會成為常態。
◆ 可預見的將來將再也見不到中國出現雙位數的經濟增長。
◆ 中國固定資產投資的減少造成經濟下滑。
◆ 未來2個月將是決定中國地產開發商命運的決戰點;國營的地產開發商比較沒有問題,但民營的地產開發商第4季將可能會出現一波倒閉的危機。
◆ 中國明年上半年的經濟可能才是最嚴峻的時刻,而屆時政策才會開始出現放鬆的情況。
◆ 未來中國的經濟成長動能不在建設,而在消費,而這也將會是支撐中國GDP下滑但幅度不深的因素。但與此同時對於原物料的消耗也將不再如同過去龐大。
◆ 中國人的實際收入比官方數字高出1倍,因為灰色收入規模龐大。而這些財產在被迫擠出中國房地產後,將向全球流竄找尋投資標的,例如香港、新加坡,乃至於台灣。
◆ 中國的城市軌道交通所帶來的城鎮化,將會成為未來5年、10年的經濟增長點。
◆ 中國未來3~4年,工資上漲將成為常態,每年或出現20~30%的增長,而這些代攻企業將可能外逃、倒閉、或逐步往中國內陸遷移。
◆ 全球不會出現像中國一樣的另外一個世界工廠。未來中國的代工出口業將出現階梯式的下滑。
◆ 中國工資提高的成本將逐步轉嫁給消費者,消費者購買的物品價格將會提高,同時也可能因為環保等因素,而改變目前過度消費的習慣。
◆ 目前農產品的大漲除了氣候、需求等基本因素外,更重要的是流動性過剩。但未來,新興市場30億人口對農產品的龐大需求,值得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