適合短線炒作,不適合長期投資!
投資黃金 留意五大迷思
【經濟日報╱編譯賴美君/綜合外電】 2010.01.10 04:37 am
投資黃金炙手可熱,去年以來黃金投資已不再只是為了保本和避險,而是成了積極追求獲利的投資標的,投資黃金真的能像1986年買微軟或英特爾股票那樣,為投資人賺進無數倍獲利嗎?市場恐懼與貪婪還能繼續拉抬金價嗎?最新一期美國錢雜誌(Money Magazine)點出投資黃金的五大迷思。
迷思一:通貨膨脹日益構成威脅,黃金比股票債券更穩定。
實際上,目前消費者物價並未上揚,至少現在還沒有。黃金之所以在1970年成為備受歡迎的抗通膨商品,是因為當時並無太多投資商品可以選擇,而根據後來的研究發現,金價和通膨彼此並無密切的關聯性。
迷思二:不同於股票,黃金具有實體可以保值。
實際上:金價在25年前慘跌,最近才水漲船高。股票可以配股利股息,黃金充其量只是商品,就算全球黃金產量有限,黃金也非生活必需品。畢竟,誰沒有黃金就活不下去呢?
迷思三:雖然目前金價水漲船高,但以歷史角度來看,金價不算昂貴。
實際上:金價不算便宜,但誰又能保證金價一定回到過去的高點?金價在1980年以每英兩850美元的價格創下史上最高紀錄,以今日幣值來看相當於每英兩2,200美元。想逢低買進不如去買那斯達克上市股。
迷思四:美元走弱拉抬黃金需求。
實際上:連中國也擔心金價漲得過火。各國政府一向儲備大量美元來拉抬貨幣,雖然目前中國等國已開始脫手美元來增加黃金準備,但黃金要取代美元的國際準備貨幣地位仍無事實根據。
就算中國增加黃金準備,所持有的美元仍比黃金多上20倍。
迷思五:聰明人才買黃金,大家快跟進。
實際上:只有小眾的投資專家搶購黃金。黃金一直是世界末日論者與陰謀論者的最愛,去年才逐漸邁向主流。鼓吹投資黃金的避險基金經理人鮑森(John Paulson)與安霍恩(David Einhorn)其實只想短期炒作黃金。這麼說好了,股神巴菲特有積極投資黃金嗎?不,他沒有。
........
【2010/01/10 經濟日報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