陸客自由行,本周正式起步。這個曾經將香港經濟起死回生、令香港樓價重現輝煌的旅遊專案,爲台灣的股市、房市帶來了無限的遐想空間。不過筆者認爲,台灣市場應該理性地看待自由行,過高的期待只會帶來不必要的失望。




大陸遊客訪台,對台灣旅遊業、零售業的刺激,是有目共睹的。不過,他們對台灣整體經濟的拉動,筆者認爲心理作用大過實際購買力。近年台灣經濟的復甦,主要受惠於消費信心增強、出口反彈和房市枯木逢春。兩岸關係的改善,也有助於彼此經濟間的互動、交流,旅遊只是其中的一部分。


用大陸遊客自由行對香港經濟的影響,來想象台灣的受惠空間,筆者認爲在方法論上就錯了。香港經濟的總量遠小過台灣經濟,對旅遊業的依賴程度遠大過台灣。目前台灣接納大陸旅遊團觀光客上限爲每天4000人,自由行上限是每天500人。香港接納大陸觀光客沒有上限,2004年每天有2.1萬人跟團旅遊,2010年爲每天2.3萬人;2004年每天有1.1萬人自由行訪港,2010年更升至每天3.9萬人。香港與台灣在接納自由行遊客人數上,差著幾個數量級,經濟的受惠程度自然不同。不過自由行仍是兩岸交流與互動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。


陸客遊台,會不會順便買兩套台灣的房子,令當地房價再創高潮?的確,曾出現過大陸豪客遊完富士山後,順便在山腳下買一套住宅的傳奇,大陸資金不僅炒遍香港、新加坡、悉尼、溫哥華,甚至在倫敦也成爲最大海外買家,個別人士赴台置業絕不出奇。


不過大陸熱錢會不會像炒香港房地産那樣炒台灣房地産?筆者認爲可能性較小。香港實行一國兩制,畢竟受中華人民共和國節制,主要官員也由北京任命。台灣政壇則藍綠交織,隨時可能變天,對於置業不動産,政治風險不能不考慮。


海外資金彙入及物業售出後資金回流,是令陸資止步的另一個原因。理論上講,台灣是允許海外資金跨境流動的,但是必須經過登記、審核等一系列程式,而且無法做到匿名。這與香港自由港的監管環境大不一樣。在香港,大陸背景的BVI公司滿天飛,實錢、熱錢、洗錢各得其所。


台灣對大陸人士置業的限制,其實十分嚴苛。大陸自然人在台灣買房,三年內不准出售,一年最多只能居住四個月,買房前必須經由內政部、陸委會、國防部、國安局聯合審查。假若大陸企業買地,還要通過經濟部核批,所購土地僅供營業使用,不得投資房地産。嚴厲的監管和繁瑣的手續下,2002年至2010年期間總共僅有45項涉及陸客、陸企的房地産購買案。如果計入通過第三者購房、海外公司購房(當然只是估算)的成交數量,香港在2010年平均僅需26分鐘便有45起內地人士、企業買房或賣房行爲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Emily 的頭像
    Emily

    愜意人生-Emily

    E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